«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»
当地时间2025年7月31日,俄罗斯国防部通报,俄军刚刚取得了一次大捷:俄罗斯国防部称,俄军南部集团军部队已控制顿涅茨克地区的恰索夫亚尔市。
俄罗斯国防部表示,俄军通过在克拉马托尔斯克-德鲁日科夫卡方向的进攻,拿下恰索夫亚尔市。
按照俄军的说法,这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,恰索夫亚尔市紧邻阿尔乔莫夫斯克,被北顿涅茨-顿巴斯运河分成两部分。俄军拿下恰索夫亚尔市,将使俄军能够对斯拉维扬斯克-克拉马托尔斯克城市堡垒群,发动全面的总攻,俄军对恰索夫亚尔市,已经打了9个月。
展开剩余86%«——【· 顿巴斯防线的缺口·】——»
7月31日,俄罗斯国防部的通报震惊了全球军事观察界:俄军南部集团军部队已完全控制顿涅茨克地区的恰索夫亚尔市。这座被北顿涅茨-顿巴斯运河一分为二的城市,自2024年4月起便成为俄乌双方拉锯的焦点。
俄军的胜利并非偶然——恰索夫亚尔紧邻阿尔乔莫夫斯克(乌克兰称巴赫穆特),战略地位极其重要,其得失直接影响着顿巴斯战线的整体走向。
俄军的突破始于克拉马托尔斯克-德鲁日科夫卡方向的进攻。2024年4月,俄军敢死突击队率先突入恰索夫亚尔市东区,这里是乌军防御体系的核心节点。
乌军此前依托运河天险和混凝土工事构建了多层防线,但俄军通过精准的炮火覆盖和特种部队渗透,成功撕开了缺口。军事分析指出,恰索夫亚尔作为乌军在顿巴斯的重要补给基地,其东区储存着大量弹药和能源,俄军的占领不仅切断了乌军的后勤动脉,更动摇了整个防线的稳定性。
«——【· 巷战攻坚·】——»
从2024年4月到2025年7月,恰索夫亚尔的巷战持续了整整15个月,其中最激烈的攻城阶段耗时8个月。俄军敢死队在东区站稳脚跟后,于2024年8月越过臭水沟,进入西区展开逐屋争夺。
乌军在此布置了密集的反坦克陷阱和狙击手网络,利用高层建筑和地下隧道构建立体防御。 俄军采取了“蚕食战术”:首先以无人机进行侦察,随后以温压弹摧毁乌军掩体,最后由敢死队发起突击。
在西区的战斗中,俄军顿巴斯矿工旅挖掘了长达3公里的地道,神不知鬼不觉地逼近乌军据点,这种类似二战时期的战术让乌军防不胜防。2024年11月底,俄军发起全面攻城,重点攻击西区的交通枢纽和能源设施。
乌军虽依托“城市堡垒”战略死守,但兵力枯竭和指挥混乱使其逐渐失去抵抗能力。
2025年7月31日,俄军在恰索夫亚尔市全行政区范围升起俄罗斯国旗,标志着这场耗时9个月的攻坚战正式结束。根据俄军通报,乌军在最后阶段试图实施“空城计”,佯装撤离后设下伏击,但被俄军侦察部队识破,随后遭炮火覆盖重创。
恰索夫亚尔的失守对乌军而言是灾难性的。这座城市不仅是顿巴斯运河防线的关键支点,更是斯拉维扬斯克-克拉马托尔斯克城市堡垒群的门户。
俄军控制此地后,可直接对这两座城市发动总攻,而乌军在顿巴斯的第二道防御体系已濒临崩溃。乌克兰军方内部消息透露,部分守军在撤退时因缺乏统一指挥而陷入混乱,甚至出现部队自相践踏的惨剧。
«——【·战场余波:南线战局的连锁反应·】——»
在南线,俄军正以该市为跳板,向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推进。这两座城市是乌军在顿巴斯的最后堡垒,若失守,乌克兰将彻底丧失对顿涅茨克地区的控制。
与此同时,俄军在哈尔科夫南部的库普扬斯克方向也取得突破,战略轰炸机已开始对哈尔科夫市区实施空袭,进一步压缩乌军的战略空间。 对乌军而言,更严峻的挑战来自兵源枯竭。
根据泽连斯基政府此前曝光的数据,乌军总兵力虽达88万人,但需在全境部署防御,而俄军仅在顿巴斯就投入超过60万兵力,形成压倒性优势。恰索夫亚尔战役中,乌军因兵力不足不得不将精锐部队调往其他战线,导致防线出现漏洞,这一决策被批评为“战略失误”。
国际层面,土耳其在7月26日释放的和谈信号加剧了乌军的困境。土方称乌克兰和俄罗斯“原则上”达成了泽连斯基与普京在土耳其峰会见面的协议,这被视为战争可能走向终结的“拐点信号”。
然而,俄军的凌厉攻势表明,莫斯科似乎更倾向于通过军事胜利奠定谈判桌上的主动权。
«——【·结语·】——»
恰索夫亚尔的失守,是乌军战略防御体系崩溃的缩影。从2024年依托“城市堡垒”顽抗,到2025年防线全面瓦解,乌克兰的困境折射出兵力、装备和指挥体系的多重危机。
俄军通过精准的战术执行和强大的后勤保障,不仅实现了战场突破,更在心理上给乌军以沉重打击。随着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面临威胁,俄乌冲突的走向正进入决定性阶段。这场持续多年的战争,或许将在恰索夫亚尔的硝烟中迎来历史性转折。
发布于:湖南省辉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